投资新手常犯的十个自欺欺人的错误,一定要避免这些陷阱!

作为投资新手,你是否曾经听过或说过这些看似无害,但却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投资语句?这些错误的观念往往是投资者自己“安慰”自己的方式,实际上它们可能正是导致亏损的根源。本文将揭示投资新手常犯的十个自欺欺人的错误,帮助你避免这些误区,让你的投资之路更加理性和稳健。



1. “股价已经跌得很低了,不可能再跌”

许多投资新手会认为股价跌到某个点后就不会再跌,事实上,股市波动性大,价格继续下跌的可能性并不低。股市并不会因为你认为它已经“足够便宜”就停下来。

案例:Maravai LifeSciences 的股价在 2021年登顶后下跌 60%,然后再反弹 61%!

结果呢…

很多人会以为不可能再跌了,但之后却一路下滑 95%!所以股价下跌并不意味着已经触底,投资者应谨慎评估公司的基本面而非仅凭股价判断。

2. “股价涨得太多了,肯定不能再涨”

当一只股票已经涨了很大一段时间后,新手投资者常常会认为它已经涨到头了。但股价能涨到多高,是不可预测的,市场总有超出预期的表现。

案例:很多人在2020年看到黄金价格突破 每盎司2000美元 时,就认为“涨太多了,再买就是接盘”

结果呢…

虽然中间有波动,但到了2024年底和2025年初,由于全球央行持续购金、通胀压力以及地缘政治紧张,黄金价格 再次创下新高,突破每盎司3300美元! 所以涨得多 ≠ 涨完了。价格上涨本身不能决定未来的潜力。决定价格是否还能涨的,是背后的供需、市场情绪和基本面因素。黄金作为全球避险资产,长期受央行政策、美元走势等影响,不能简单用“涨多了”来否定其投资价值。

3. “这只股票迟早会回升的”

股市中的许多股票,在达到高点后永远无法回到原来的水平。投资者不能单纯依赖历史表现来预测未来的走势。

案例:AirAsia(现为 Capital A)在 2011 年时,股价曾接近 RM4 的高峰。之后一度下跌,直到 2018年又再创新高,逼近 RM4.40。但受 COVID-19 疫情严重打击,航班停飞、债务高企,股价一度下跌。

结果呢…

很多人说“肯定会回来”,几年过去了,资本结构、盈利能力、业务方向已大变样。虽然业务逐渐复苏,但股价仍徘徊在低位,直到今天仍未回到以往的巅峰。所以 “它以前那么强,迟早会回去的” 是一种 情感执念,而非理性判断。公司的基本面若发生根本性变化(如盈利能力下降、行业转型失败、债务高企),它真的不一定会回来。

4. “股价低,损失不会太大”

很多新手认为低价股票就意味着低风险,但股价越低,公司的基本面和风险可能越大。如果股票跌至0,你将损失全部投资。

案例:曾是工程股热门代表,2010年代风光一时。从 RM1+ 跌至 RM0.10 以下时,很多人觉得便宜抢入。

结果呢…

但公司债务问题严重、连续亏损、2023年申请债务重组,股价进一步暴跌,许多投资者资金被锁死,损失几乎100%!亏损不是看股价,是看你投入多少钱。投 RM10,000 买 RM0.10 的股票,它跌到 RM0.01,你亏了 90%,和买高价股一样惨。所以股价低 ≠ 便宜,往往股价低是有原因的 —— 通常是财务、业务或管理层出了问题。

5. “行业周期罢了,总会迎来反弹”

“最糟糕的已经过去了,接下来会好起来”是很多投资者常常信口开河的说法。然而,某些行业可能持续低迷,等待反弹可能永远不会到来。

案例:Parkson Holdings(百盛,5657)曾是马来西亚最大连锁百货公司之一,股价2008年时接近 RM6。电商崛起、零售消费方式转变,实体百货持续受压。“行业已经低迷这么久,总有一天会回来的吧?”

结果呢…

截至2025年,股价还在 RM0.15 区间震荡,市值严重缩水,行业持续萎缩。百货不是暂时问题,而是消费趋势转型。行业“糟”是结构性,不是周期性。你需要判断:这是“暂时的风暴”,还是“不可逆的衰退”?不要用情绪去战胜趋势。 有些行业烂了之后真的等不到反弹。

6. “股价反弹到原价时我就卖掉”

投资新手容易在亏损时抱有侥幸心理,认为股价一旦恢复到买入价就应该卖掉。然而,股票并不会因为你购买了它就按照你的计划回升。

案例:很多散户在 2021 年以 $60 以上买入 Intel,认为是科技蓝筹的安全选择。

结果呢…

公司连续失去技术领先地位,制程技术落后台积电与AMD,2022–2023 年盈利大幅下滑,股价跌至 $25 左右。很多投资者的想法: “等它回到60我就卖,不想亏。” 2024–2025年间,虽然有反弹,但仍没回到 50-60美元区间,因而错失其他更有潜力的投资机会。股票 不会“因为你亏了”就涨回去,它不认识你。如果你已经不看好这家公司,就算涨回原价,也不代表应该持有。用“希望回本”绑架决策,只会导致更大的机会成本和情绪压力。

7. “这只股票很稳,是保守型投资”

投资新手常误认为老牌公司就一定稳健。但股市没有永远稳健的公司,即便是百年企业也有可能暴跌。投资需要分析公司未来的表现,而不仅仅看其历史。

案例:Credit Suisse(瑞信)被认为是“欧洲百年老牌银行”,很多保守型投资者甚至持有它的债券。

结果呢…

然而管理层丑闻、风控失败、流动性危机不断累积。2023年最终被瑞银(UBS)紧急收购,相当于股东清零、债券投资人血亏。很多散户说:“大银行不会倒的。”但金融市场不相信品牌,只看实力。所以“保守股”不是一成不变的,它们也会随着行业、政策、公司策略失误而变得高风险。投资前必须重新评估这些“旧蓝筹”的真实状态,而不是仅凭品牌或历史来决定安全性。

8. “早知道我买 Tesla 就好了”

错过了热门股票的机会并不意味着损失,因为没有买的股票并不会让你亏损。真正的亏损发生在你购买了错误的股票并卖出时。

案例:很多人常说:“早知道我2012年就买 Apple / Nvidia 就好了。” 甚至有人说:“我差点买特斯拉的,现在都飞了!” 但 Peter Lynch 说得好:你没有买,就没有亏。你不是在“错过”,你是在“保持本金”。

结果呢…

大部分人因此盲目追涨,相反的悲剧:Fear of Missing Out (FOMO). 2021年散户涌入 GameStop、AMC、Dogecoin、ARK基金等热门股,害怕“错过机会”。结果追高入场的人,大部分在高位接盘,套牢至今。真正亏钱的方式是:买了、跌了、然后卖了。所以不要拿“没买”的股票来折磨自己,因为买了你也未必“Hold得住”,也不要因为FOMO冲动买入。

9. “看吧!我就说会涨!”

股价的短期波动并不能证明你当初的投资决策是对的。股市的波动性极大,涨跌并不能反映你的判断准确与否。

案例:2020年手套股因疫情暴涨,很多投资者认为自己很聪明,“买了就赚”。

结果呢…

但之后疫情缓解、全球供需调整,手套股从高峰腰斩至1/10,很多人“赚到一时、亏了一生”。所以股价的短期波动 ≠ 你判断正确。只有你对企业的理解经得起时间,才是真正的“对”。

10. “这只冷门股是我的‘下一个大机会,有机会翻十倍!’”

投资新手常会对一些没有盈利、没有稳定业务的公司产生幻想,认为它们会成为下一个大牛股。但实际上,这些公司往往没有足够的基本面支撑,投资它们的风险极高。

案例:Nikola 被宣传为“氢能源版的 Tesla”,创办人称他们已经造出氢动力卡车。股价一度冲上 $90,市值超过 300 亿美金

结果呢…

后来被揭发“展示影片是卡车下坡滑行”,并无实际动力技术。股价现已跌破 $1,投资者损失惨重。所谓“一击翻十倍”的故事听起来很动人,但现实中:如果没营收、没盈利,只有愿景,这类股票更接近“无望股”而不是“长线股”。Peter Lynch 说得好:“它不是 long shot,它是 no shot。”

结语:投资最大的敌人,不是市场,而是我们对自己的欺骗

投资成功并非靠感觉或“念力”,而是建立在理性分析与风险管理之上。与其沉溺在“它应该会涨”、“我希望它会回来”的幻想中,不如脚踏实地看懂公司基本面与行业趋势。避免常见的心理陷阱,是成为成熟投资者的第一步。别让希望拖住止损,别因恐惧而追高。走出这些自欺的误区,才能真正走向长期回报的正轨。💡 从今天开始,用更清醒的眼光看待你的投资决策吧。

鑫哥提倡的步骤

1. 先了解自身财务现状
2. 目标导向的规划
3. 现在就开始!


好了,这个笔记就到这边!我是你的财务规划师-鑫哥🤝 感恩你的关注 ❤️ 如果这个文章对你有帮助,哪怕只是一点点,请记得也分享给你的家人朋友!愿你我早日达到财务目标!🙌

购物车
error: 警告:内容受保护!
滚动至顶部